,因为凤姐是诗社的赞助商,这里正式搞活动了给人打个招呼是表示尊重。
但也不排除李纨另有用意:“凤丫头,你给的活动经费我们已经开始花了,你就别惦记啦。”
众目睽睽之下,她不露声色地玩了一把“瞒天过海”。
由此可见,其实李纨和王熙凤一样,有经济头脑,在搞个人资产增值方面也很有一套。只是她不曾管理家务,无法施展拳脚,又因手中无权,没法儿揩油敛财,于是只能在细小的地方算计,小打小敲,能捞一点是一点。
通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赞助的50两银子,李纨始终没花,就这么稀里糊涂给昧下了。
李纨之所以“有机可乘”,说明诗社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迎春、惜春两位副社长形同虚设,压根就不问事,从不搞财务审计,平常诗社的活动也很少参加。
虽然李纨也算是个老实人,出身名门闺秀,一向克己复礼,温良贤淑,但无约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的滋生,尽管“贪污”50两银子充其量只是小小的**,与王熙凤帮人办事一次就受贿3000两相比乃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可众人也并不都是傻子,于是两年后,“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推举黛玉当了社长,李纨终于被“弹劾”。
究竟是谁率先“发难”让李纨下台?
李社长“逊位”是否与诗社的财务管理不透明有关?
曹公在书中未曾交待,与书中的许多细节一样,曹大师故意引而不发,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让读者自己品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社成员,除了贾宝玉是个糊涂蛋,一向不问俗事,过一天享受一天,从不在金钱方面操心;而探春、湘云、黛玉、宝钗姐妹,个个聪慧绝顶,心知肚明,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说这件事还不能证明什么的话,那么,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说,算是彻底把李纨的心胸格局比下去了。
书中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回去,王夫人、凤姐儿、平儿、鸳鸯,乃至贾宝玉都有礼物,唯独李纨没有。
论理,刘姥姥这门亲戚,根源是从王家来的,贾母出面招待,这是给足了王夫人面子,所以,和贾母和王夫人有关的,都有表示。
王夫人和王熙凤是王家人,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鸳鸯是贾母的心腹,就连宝玉,也知道这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也还趁便送了个价值不菲的成窑钟子。
可是,李纨作为王夫人的大儿媳妇,居然毫无表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再怎么说,婆婆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吧?
为什么说宝玉、黛玉、宝钗、三春这些人不用送呢?
因为这些都是还没成年还没成家的公子和小姐,他们其实是没有单独的财力的,所以,不必送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李纨不送,确实说不过去。
首先,李纨早已经是分房过了,从她嫁给贾珠起,就是这样了,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了,贾珠死后,也是如此。
其次,李纨是寡母孤儿,贾府对李纨格外照顾,不管是月钱还是每年的分红,李纨都是格外多给的,这点书中曾借王熙凤的嘴交代过。
就把李纨心胸格局不够点出来了。
李纨的小气和吝啬,固然有寡母孤儿,以防将来抚育养老的考虑。她内心的恐惧,总觉得被贾珠抛下,无依无靠,要积攒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但确乎也过了一些。这说明了李纨骨子里面的另一面,那就是自私和吝啬,虽然表面厚道,但其实还是有些冷酷的。
在这一点上,和王熙凤比,人格气度,心胸眼界,高下自见。
难怪,红楼梦曲里要说李纨: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就是说,虽然李纨恐怕老来母子无靠,要积攒财富,但也要适可而止,适当的做一些善事,这样才会为儿孙们积攒一些功德,保佑儿孙平安无事。
这样的意思,其实也意味着,贾府事败被抄后,即便经历了贾兰中兴,但是,贾兰中兴以后的境况,不过是重复之前贾府的悲剧而已,儿女不肖,子孙无德,贾兰振兴后的新贾府,依然难逃败落的命运,这似乎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结局。
中兴又如何?人生废与兴。
独孤策终究还是看不下去,道:“这诗社的头一遭,倒不如我来做个东道如何,也不必麻烦琏二嫂子了!”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