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志的家属应该享受一定的政策照顾和补偿。”
李学武更进一步地建议道:“如果您能同聂小光心平气和地见一面,谈一谈……”
他顿了顿,还是讲道:“我相信效果会更好,之于红星厂、管委会以及您个人。”
千金买马骨吗?
李怀德听他说完便明白了这背后的逻辑。
表情上的不耐和烦躁已经消失了许多,眉头散开过后,是沉默的深思。
李学武的话句句都是站在他的角度来思考的,更不难看出这是解决问题,消弭影响的最佳手段,他应该主动理解和认同。
“对于目前相对复杂的组织生态环境,”李学武语气慎重地讲道:“还是尽快落实管理班子成员的为好。”
“要尽快完成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他提醒道:“不能再拖了,迟则生变。”
这都是大实话,切中时弊,李怀德连反驳的意见都想不出来,只能是同意了。
什么叫尽快完成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布局?
组织结构调整和布局李怀德一直都在做,可这工作不可能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既然说是尽快了,那就是在提醒他要分权了。
目前上级对红星厂管理班子的改造力度很大,成员要扩展到十一人。
他如果不把权利分出去,又怎么能笼络人心,继续开展管理工作呢。
可这个意见对于李怀德来说无异于从身上往下割肉了。
他的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
能够想到的是,晋级前后,红星厂管委会班子会呈现更加松散的状态。
薛直夫表现的如此坚决和活跃,说不定会同谷维洁联系在一起。
说三足鼎立都差了,这特么是群豪并起啊!
真怕苏维德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他这管委会主任还做不做了?
谷维洁、景玉农、薛直夫、苏维德、董文学、程开元,算上他和工会熊本成,以及还没来报到的张劲松,这才是九个人。
也就是说,管委会想要达到十一个人组班的目标,红星厂至少还需要两个人。
他已经从上面获悉,领导有意从外经贸安排干部来红星厂组班,提升对外贸易的管理能力,交流经验。
在此基础上,李怀德能做的除了催促上级尽快落实外经贸相关干部的配置工作外,还能操作的便是最后一个名额了。
他的手在桌子下面捏了又松,松了又捏,好半晌才看向李学武,目光锐利地说道:“你的建议很好,很及时,但我需要你做更多。”
不等李学武表态,他便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安排:“我会向部里申请,纳你进入管委会,担任副主任,完成最后一块版图的拼凑。”
“这……我不合适啊。”
李学武眉头一皱,提醒道:“以我现在的工作资历和能力,完全没有资格担此重任。”
“谦虚的话这里就不要讲了,你的能力我比谁都了解。”
李怀德见他表现的很是抗拒,倒是符合了他内心的猜测。
刚刚也是有了试探的意味,看看李学武这次表现的这么激进是否有自私的一面。
现在看来是没有的,有的只是顾虑和谨慎。
李学武当然会有所顾虑,钢过易折,进步太快容易造成后劲不足,影响了往后的发展。
如果按照原本的设计,李学武按部就班地发展和进步,五年之后他才能登台表演呢。
现在揠苗助长,对于李学武来说是一种风险,他当然会抗拒。
但李学武越是抗拒,李怀德越是放心。
如果这是李学武的谋算,他才不敢用呢。
董文学和谷维洁在管委会联手,就已经是个问题了,再引李学武入局,十一票去其三。
李怀德最担心的便是管委会班子成员结构的问题,这是他掌握红星厂的关键。
但现在等上面安排一个未知数下来,倒不如拉李学武上去。
下定了决心,李怀德已经没有了退后的余地。
他语气坚决地讲道:“这个时候为了红星厂的稳定和团结,你也要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于资历问题,我想过了。”
李怀德敲了敲桌子,说道:“这完全不是问题,你的成绩和表彰足够弥补这一缺陷。”
“咱们厂还是太保守了。”
他手指向南讲道:“你看看人家,牧首一方,比你年轻的不有的是?”
好家伙,激进的李学武被李怀德说太保守了,他保守了吗?
“名不正,言不顺啊!”
李学武犹豫了一下,还是讲道:“我担心冒进过后,引起其他领导的意见反弹。”
“到时候会引起更多的变量,于目前的形势没有正向意义。”
“嗯——”
李怀德听得出他话语里拒绝的意味,强扭的瓜不甜,也能看得出李学武值得信任。
提拔任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