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8章 古代攻城,守城士兵为什么不直接推倒攻城梯?(1/2)

作者:吃两个柠檬
【古代攻城,守城士兵为什么不直接推倒攻城梯?】

【为什么攻城之人明知必死,还要拼命往前冲?】

【可千万别被电视骗了,别以为真实的古代攻城真这么幼稚。】

【接下来就带你穿越回古代,一口气搞清楚三大谜题。】

【一、为啥守城人不直接推翻梯子?】

【二、为啥攻城人明知必死,还要拼命往前冲?】

【三、为啥非要攻城,干嘛不绕过去?】

......

各朝百姓对这几个问题也有些好奇。

大部分人都是经历过战争,但是却没见过攻城的场景。

在他们的想象中,攻城的画面硬是无比恢弘又惨烈。

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们都不知道攻城的梯子长什么样子。

或许是守城人自顾不暇,根本来不及推梯子。

又或许是梯子太重,根本推不动。

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感觉是个多余的问题。

打仗都会有伤亡,攻城亦是如此。

而且既然是攻城,不往前冲,难道后退不成。

对于第三个问题,他们也觉得是理所当然。

既然要夺取城池,城池有城墙,那自然是得攻城。

......

【第一个问题,电视剧里的攻城梯往往长的就像我们平时用的梯子一样。】

【架在城墙上晃晃悠悠,守军一推就倒。】

【但实际攻城梯其实并不是这样。】

【有主打轻便灵活的飞梯,具体战术稍后再讲。】

【而真正攻城拔寨的主力,还得是云梯。】

【云梯主要由底座,长梯和飞钩,这三部分构成。】

【底座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方便推动,还带固定机关,一旦就位,就能稳稳卡住地面。】

【梯身是实木打造,长约7到10米,重量高达1到2吨。】

【这么重的梯子,只要搭在城头,就会与城墙和底盘形成三角关系。】

【上过小学都知道,多边形之中,三角形最稳。】

【因此,想要将其推翻,难如登天。】

【再加上梯子顶端还装有金属飞钩,可以牢牢抓住城墙。】

【守军想推,根本使不上劲!】

【到了唐朝,云梯又升级了。】

【主梯还会加装上城梯,上城梯能自由伸缩,且顶端有轮。】

【这样一来,云梯不仅能灵活调整高度,还能避免过早接触守军,减少被破坏的风险。】

......

嬴政看着天幕中云梯的构造图,眼中精光不断闪烁。

在战国时期,攻城战较为频繁。

为快速攀越城墙,军队使用轻便的竹木梯攻城。

正如后世电视剧中播放的那种梯子一样,结构较原始,且不牢固。

真正使用起来,还需要士兵冒死架设。

所以,这种梯子只适合突袭。

想到这里,嬴政一脸欣喜。

后世真实的攻城梯,根本就不是这种一推就倒的玩意儿,而是一座移动的攻城塔!

底座稳如磐石,梯身坚不可摧,顶端更有铁钩紧扣城墙。

唐朝所制的云梯还能伸缩自如,灵活调整高度。

守军根本不可能靠蛮力推翻!

于是,嬴政立马下令:

“李斯,速速让墨家后人研制攻城云梯!”

“三月之内,必现于秦军阵前!”

......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云梯攻城的具体战术。】

......

嬴政深以为然。

真正的攻城战术,远比器械本身更致命。

于是,嬴政也开始期待起来。

他也想知道,后世的攻城战术有何独到之处。

......

【通常来说,一场标准的攻城战,往往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波攻击必定是先用投石器、车弩或者弓箭等远程武器,对城墙进行反复清洗。】

【然后第二波攻击再安排云梯协同进攻。】

【比如撞城门和挖地道,再加远程掩护。】

【守军顾此失彼,兵力被彻底分散。】

【而且云梯也并非直接架体,而是多梯并进。】

【不同点位,多架云梯同时攀爬。】

【甚至强攻时,还得配合飞梯的蚁附战术。】

【何为蚁附战术?】

【多架飞梯,成千上百的士卒,如蚂蚁般一般密集攀墙,目的就是让守军应接不暇。】

......

各朝古人似乎有些明白了。

守城士兵之所以不去推翻梯子,并非推不动,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